社区,是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2022年,桑坪社区在阿坝州民政局、汶川县委、县政府和汶川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,成为“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”单位。
以“党建引领、把握新形势、立足新要求、打造新场景、服务亲民化、办事一站式”的“1+N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模式,作为强化党的执政基础,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,为推进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,作出自己的贡献。被评为“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”“四川省诚信社区”等多个国家、省、州级示范社区荣誉。
优化服务场景,突破为民服务“壁垒”。以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项目为依托,按照“服务空间最大化,工作空间最小化”、居民到社区办事资料齐全“最多跑一趟”的服务理念,先后投入了40万元资金,完成对办公场所的优化、提能,不断深化和拓展规范化服务型社区建设,使社区的服务功能更加齐全、建设布局更加合理、决策更加科学、行为更加规范、效率更加明显,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科学化、亲民化、民主化、规范化夯实基础环境。
同时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,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提高服务亲民的亲民程度。先后引进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其他各类团体、社会组织,参与到社区治理、心理疏导、法律咨询、矛盾化解、公益服务等方面,构建了“党建引领、事务共商、队伍共育、活动同办、场地共用”的新型桑坪社区治理模式。
健全自治机制,解决居民自治“难点”。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,三无小区无人管,城中村小区管理难等实际问题,2022年,桑坪社区在镇党委、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,引导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社区物业管理公司,将辖区内三无小区纳入物业公司管理。
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资金,为三无小区的设施设备安装、搭建自行车电瓶车雨棚、州农后山电网改造、桑坪社区公益停车场等便民、利民、惠民设施设备。
同时,依托社区“大党委”,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、业主委员会、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,将小区业主管理规约、业主大会(业主委员会)议事规则,全面植入社区党组织领导。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机制,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质量,以点带面,做出示范,逐步向其他成熟小区推行,让集体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,并将其反哺用于社区困难居民帮扶。
培育志愿队伍,消除为民服务“痛点”。为提高桑坪社区的基层治理水平,以“六支队伍同步发力,夯实为民服务载体”为思路,依托大党委成员单位、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、组织,共同推进桑坪社区基层治理有形、有态、有效。
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按照“一月一主题”的服务清单,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、汶川大同社工党员志愿服务队、社区志愿舞蹈队等六支志愿服务队伍资源优势,截止目前,先后开展了4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。
如“辖区卫生死角”整治行动、“石涧槽无围栏危险”暖心改造行动等,让社区真正的成为了辖区居民身边“烦心事”和“揪心事”的“疏导站”。社区服务也逐渐从“政府端菜”到“群众点餐”的过渡与转变。
以“文化之笔”,绘就为民服务“亮点”。通过发动社区文化工作者、大同社工、优秀党员等人群,组建成立“桑坪文化研究小组”,对桑坪社区的历史文化、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深度的发掘,形成“社区如家”的文化氛围,使社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,文化厚度更加厚实。
同时,通过对小区故事的挖掘,以及对文化墙的改造,为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一抹温馨、融洽的“底色”。
“永远坚持以人为本,竭诚为民服务”,这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。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中,一批又一批的惠民工程落地,一件又一件的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,从小社区到大家庭,小治理到大团结,逐渐形成了一张“互动共融、资源共享、事务共商、队伍共育、问题共治”的社区治理新名片,为把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出了贡献。